你好,欢迎来到嘉煌品牌策划
全国服务热线:13148955311|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网站导航

市场研究

汽车市场:趋势、策略与垄断
时间:2016-02-16    来源:


                              汽车市场:趋势、策略与垄断


                                                                                                                 编写  嘉煌


                                                    中国汽车市场将平稳增长


       过去10多年,中国汽车市场虽然保持高速增长,但汽车人均保有量仍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发布的数据,现在美国的汽车保有量,每百户超过200辆。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汽车保有量每百户超过150辆。现在中国全国平均水平,每百户的平均保有量不到35辆,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相比,差距更大。初步测算,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合理水平的上限为2.5亿辆左右,预计在2025年前后达到,那时的千人保有量估计为170辆左右,与当时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汽车消费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扩大内需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点,而城镇化将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居民生活水平会提高,对出行便利的需求自然会加快汽车消费。此外,公共设施的建设,新住宅项目的建设,城市物流、环卫、市政工程等等都会增加对汽车的需求。同时,我国的公路建设质量在近些年得到显着提高,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全国公路体系仍将不断延伸和扩大,这给汽车出行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条件,有利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进一步增长。

       在未来我国经济增长逐步转向以消费为主驱动的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将高于GDP增速。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考虑到市场竞争环境的因素,汽车市场价格仍有相当的下降空间,城乡居民的汽车消费能力将大大增强。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区域经济不平衡,随着部分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汽车消费在这些地区的普及也需要一段时间。国家还仍然处在汽车消费扩张阶段,随着一二线城市对汽车购买使用限制条件的增多,汽车的实际消费逐渐转移到具有巨大刚性需求的三四线市场。

       中国经济进入增长转速、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三转”时代,受GDP增速缓中趋稳的影响,汽车市场随之也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在今后不出现影响较大的刺激政策的前提下,我国汽车市场预计会维持平稳的增长势头。从汽车市场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汽车市场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市场普及期,年均增速将告别20%的高速增长,未来1O年年均增长率将保持5%-1O%的平均增速。


                                             未来国内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


       在新的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将推动国内汽车市场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一、消费需求细分化。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步成熟,消费者对汽车越来越了解,加上换购和增购比例的不断提升,以及消费年龄的逐渐年轻化,汽车消费的个性化特征将进一步增强。有两个细分市场将增长明显,一个是高端市场,预计年均增长在12%左右,而且是未来汽车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另一个是运动型、多功能产品市场,预计以SUV为主的这一细分市场年均增长在15%左右,是未来汽车市场销量的主要带动力量。汽车市场中,产品结构的两级分化愈发明显。在城市,多功能、高档次的轻型载货车成为热点。在农村,价格低、耐用的产品成为宠儿。但大中城市安全、环保等要求日趋严格,对微型载货车的考验会更加严峻。以SUV、MPV、RV等为主导的以运动、休闲、娱乐等为主要特色的多功能轿车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二、市场竞争白热化。我国汽车市场在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就呈现出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特点,全球主流汽车品牌早已进入国内市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地位的快速攀升,国际汽车巨头纷纷把发展重点转向中国。加上国内各地方政府对汽车产业的特殊偏好,纷纷上马整车生产基地,全行业产能过剩将越来越严重,新产品数量越来越多,竞争的手段和内容越来越丰富,今后的竞争比过去将更加残酷,汽车产品价格总体水平估计下降幅度还会进一步扩大。尤其需要关注的是,一些拥有新的技术或新的商业模式的行业新进入者,如类似特斯拉、谷歌这样具有对汽车行业发展带来颠覆性影响的企业,可能会使未来市场竞争局面更加复杂。中国车市格局悄然生变,各方势力呈现出胶着状态。    

       三、竞争领域扩大化。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价值链前端,汽车企业重点关注的是技术、产品和品牌。未来随着新车销量增幅的下降,市场和消费者的不断成熟,市场竞争的领域会快速转向后市场,包括汽车金融、汽车保险、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以及二手车等,而且未来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更多体现在整合这些后市场各环节的能力方面,并且后市场领域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可能会更为重要。预计在未来发展中,随着竞争的加剧和领域的扩大,行业整合机会要明显比前些年大。

       四、合资与自主车型近身肉搏。在中国车市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合资车企纷纷放下身段采取价格下探、渠道下沉等方式与自主品牌近身肉搏。

       五、本土品牌崛起,减少对外依赖。根据汽车行业规划,我国将提高自主品牌国内份额。未来十年将是我国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已经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汽车制造装备的对外依存度降到30%以下。但目前我国汽车制造装备对外依存度依然居高不下,给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根据统计资料,汽车装备进口率每提高1%,装备总投资将增加2-3%,因此必须加快我国本土汽车制造装备企业的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厂商未来巨大的发展前景以及我国整车制造装备的本土化趋势将为相关汽车自动化装备厂商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


                                                    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世界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深度应用

       汽车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认证检测、实际使用到最终报废回收,都已经与计算机、软件、信息产业建立了密切关系:CAD/CAM技术、生产信息平台、模拟仿真技术、行车控制技术、人车互动技术、汽车材料回收数据库等多项技术都已在汽车业应用。

       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得以快速发展,制造过程的虚拟验证、并行工程、精益生产及敏捷制造等有效的生产模式得到广泛认同。以计算机及强大软件为技术支撑的虚拟制造技术在汽车制造企业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工艺流程、生产线进行三维动态仿真模拟、优化及工艺可行性分析,确定工艺参数,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

       未来汽车产业将朝着网络化、仿真化、自动化方面继续发展,进一步为汽车制造业压低成本,提高附加值。人车交互系统将与移动通信网络结合,使汽车进入互联网时代;大规模计算技术的应用将使汽车设计与实验检测的仿真模拟更加接近现实;信息处理平台将在生产中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次品率;数字化交通将进一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等。因此,计算机、软件、信息产业的力量将对汽车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互联网大潮的涌来,作为传统工业代表的汽车业也迎来了革新,而智能车载系统、自动驾驶、微信卖车等新技术和新思维的横空出世,在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新方向的同时,也引爆了人们的想象。

       二、汽车智能化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汽车互联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汽车由代步工具加快转向移动生活载体,消费者需求将从单一产品和服务向整体用户体验转移,不断催生新的汽车消费需求:如基于连接的信息服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动驾驶服务,可方便日常用车;基于缓解交通拥堵带来的烦恼,消费者出行观念会转变,汽车共享模式、各种交通工具的无缝衔接等将逐步发展;车载信息系统将整合媒体、导航、电话和互联网、游戏等内容,汽车将成为消费者移动的办公、消费和娱乐的场所。

      沃尔沃汽车向人们展示了2015款X C 60、V 60和S60R -design及V 40等系列搭载Sensus系统的车型。Sensus是沃尔沃新研发的一套智能车载交互系统,它包括互联、服务、娱乐、导航(Navi)、控制在内的34项车载互联功能,能为用户带来安全、便捷、智能、高效的车内外互联体验。沃尔沃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以Sensus作为开启未来互联世界的窗口,借助云技术以及自动驾驶等科技优势,构建独树一帜的智能生态体系。

       2014年3月3日,苹果正式宣布,将与法拉利、奔驰及沃尔沃等合作推出CarPlay车载系统;3月11日,腾讯发布“路宝盒子”,实现汽车与腾讯云服务的互联;4月北京车展期间,百度正式推出了车联网产品CarNet;6月26日,谷歌在旧金山的I/ O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AndroidAuto安卓车载智能系统……IT界咄咄逼人的“入侵”暗藏着对最大移动终端———汽车行业颠覆的野心。所有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汽车产业。

       迅猛崛起的IT企业与传统汽车企业之间应该是互相融合、取长补短的关系。互联网只能使汽车更智能,使出行更便捷更顺畅。

       三、精细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

       精密铸造技术、精密塑性成形技术、精密连接技术等零件毛坯制造技术不断向近净成形趋近。切削加工精度、质量、工艺稳定性要求不断提升,并以高速、强力切削和主动测量、自动补偿以及快装、快调、快进为主要特点,高效多品种的柔性生产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四、创新技术与装备

       新材料(超强超韧的第三代汽车钢,变密度的金属、高强超轻的复合材料等)技术迅猛发展,增材制造(3D打印)、复合加工(光机电)等新工艺方法不断涌现,汽车制造装备的柔性化、智能化和可重构性,给汽车满足个性化市场需求和提高产品竞争力提供了技术与装备的支撑。比如在冲压设备领域,自动送料技术、自动换膜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深入。冲压生产线将逐步实现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高精度、高效率、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

       五、绿色制造

       通过绿色的设计、工艺、材料、设备、生产过程、包装和管理等生产绿色产品,报废产品经绿色处理后可回收、可再制造利用,直接减少制造全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以新能源的应用、节材(高强度钢板冷冲压技术、激光拼焊技术、近净成形铸锻技术、轻量化等)、节能环保(干式切削加工技术、涂装紧凑型工艺及零排放技术、清洁化铸锻技术等)为代表的绿色制造是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六、新能源车

       要谈论汽车业的未来,新能源汽车自然是一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话题。在中国,尽管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有年头,但究竟更应倾向于选择纯电动还是混合动力,还是一个待解的谜题。事实上,纯电动与混动特别是插电式混动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自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 2020年)》发布至今,双方就一直处于较量状态。

       从环保的角度出发,“纯电驱动”汽车瞄准的是零排放,顺应了汽车动力电动化发展趋势,代表了汽车工业发展方向,因此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但技术局限性却成了制约了纯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障碍。据了解,目前多数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为150公里左右,只能满足城市用车需求,想在春暖花开时去郊区旅行或长途跋涉,就只能再购置一辆其他动力的汽车了。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对纯电动汽车而言,由于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低,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更适用于目前的消费环境。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策略


       1、制定科学的国际化发展路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明确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以后,要依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国际发展形势,借助专业咨询力量,综合研究可持续的发展办法,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发展策略。这种国际化战略应当具有长远性、全局性和可操作性。分析当前的形势可以看到,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想实现国际化发展主要有下面这些办法:一是利用国际贸易增加出口量,进而进入国际市场;二是争取在国外建厂进而建立国际市场基地;三是加强与国际一流汽车企业的合作,不但要争取资金而且要重视技术合作,才能进入世界市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实现国际化发展中不要只重视向国外出口产品,还要重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利用合作掌握世界先进技术,进占国外市场,升级汽车核心技术,提高自身品牌价值。
       2、树立全球品牌意识,塑造国际化品牌形象 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想在国际化发展中得到持续性发展,就向高水平的质量战、品牌战、技术战和服务战转变,塑造国际化品牌形象。在品牌的树立、再造、提升上应认真进行战略研究,学习跨国公司品牌管理的经验。主要应该做好下面这些工作:一是大力进行企业自身质量建设,不断提高产品性能;二是资本运作,利用并购知名度较高的国际汽车品牌进而达到提高自身影响力的目的;三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做好品牌定位,突显品牌个性,在推广宣传方面大胆创新,不能认为低价格和省油就会具有较大优势;四是重视品牌文化建设,文化可以使汽车产品拥有较高品味,这是高端产品必备的品质。而品牌文化建设又不能操之过急,要做好长期规划,和风细雨慢慢培育。

       3、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竞争力。现代汽车技术创新速度越来越快,我国汽车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以获取更多的、更广泛的技术创新资源及能力,完善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立命之本,企业应积极调整发展方向,重点支持高附加值、低排放、低污染汽车产品出口,特别是节能环保型汽车产品的出口。企业在与国际汽车研究设计机构的合作开发中,必须派出技术团队实质性参与联合开发的全过程。在自主创新方面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同时借鉴跨国公司的宝贵经验,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方法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加快国际化发展渠道建设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实现国际化经营,渠道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主品牌汽车在占领国外市场过程中,必须实现经营、售后服务、零配件服务全面发展,只有依靠提供优质服务才能争取更多的客户,所以一定要在分销渠道上加强研究。进入国际汽车市场一般情况下有下面三种分销形式:一是和目标国的销售渠道合作经营,销售时利用合作人已有的销售渠道;二是应用目标国的独立经销商,建立合同销售关系;三是生产商独自进行销售,在目标国建立销售分部。

       5、建立完善的海外售后服务体系。售后服务在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所以不但要重视提高汽车产品质量,而且要加强售后服务,将售后服务放在工作第一位。要严格履行质量保障承诺,建立客户档案,巡检、跟踪、走访、回访、处理投诉、技术咨询、培训,提供全天候服务,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贯彻服务意识,保证汽车在哪里销售哪里就有提供服务的机构。

       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可以逐步建立起海外零部件中心库,资金实力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可以依托国外分销商开展售后服务工作,适时派出售后服务工作小组或技术人员,逐步建立完善售后体系;批量出口企业可派驻服务人员对客户进行培训,并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 
       6、谨慎选择合作伙伴。鉴于现阶段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在海外销售和售后服务上仍严重依赖于当地代理并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现状的客观事实,对海外市场行情和代理商资信的调研便显得非常重要。首先,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到海外市场去发掘合格的合作伙伴。其次是搭建交流平台,在培训、零配件供应、信息反馈等各个方面为海外代理商或合作伙伴提供便利。最后,要逐渐从整车出口向散件组装进而向合资公司和独资公司这一高级阶段过渡。
       7、对外投资过程注重融合。海外建厂方面,应逐渐转变海外建厂定位,由简单组装车间逐渐向生产基地、销售和品牌传播中心转变;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选择政局较稳定、特别是与中国关系较好的国家,注重实施本地化战略。海外并购方面,应该明确海外并购战略与企业整体的愿景和发展目标是否一致;对具体候选项目进行财务、法律、环境等全方位的风险及收益评估;在第一时间筹划并推进整合,整合过程应充分评估双方在文化、理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分步骤有策略地稳步推进实施,最终实现企业最初设定的并购目的;此外还要保证畅通的融资渠道。
       8、重视专业人才。中国汽车企业要实现国际化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和引进一批精通商务、熟悉和了解国内外汽车市场、能够掌控当地市场的国际化合格人才。逐步建立海外人才选拔标准,组建以政策法规技术专家、市场管理专家、语言专家、产品专家为核心的“4人”团队,分阶段选拔和培育海外市场人才。第一阶段,注重本国人才培养、海外人才外派与输出;第二阶段,注重本地化人才招聘、本地化人才初步培养;第三阶段,注重本地化人力资源管理、结合本地化人才培养。企业应当改革内部的人才管理模式,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绩效收入,充分发挥其能力与潜力,为汽车出口提供人力资源和人才保障。


                                                中国汽车产业优化升级策略


       汽车强国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远景目标,汽车强国需要产业不断创新和升级。汽车强国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一要具备大量的高级研发人才和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二要有立足国内市场并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三要具备强有力的零部件和相关产业的支撑体系;四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因此,推动产业升级、打造汽车强国必须围绕“钻石体系”来打造产业竞争优势。

       1.制定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虽然对于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扶持政策很多,但应该以提高自主核心技术为主线。政府应加强对企业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制定技术支持时间表,并把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税收挂钩,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为企业提供高技术人才,为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提供融资优惠服务。这对于产业升级至关重要,有利于促使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另外,在扶持政策方面,政府还应该为本国的汽车产业提供国内外方面整零企业的市场信息,帮助企业积极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向。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应当鼓励企业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但是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就无法实现产业政策的目标。泰国之所以有整车企业的出口基地,就是因为泰国的基础设施完善,而同处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因为山地较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所以即使政府采取相当开放的产业政策,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未能使其像泰国一样形成整车产业的出口基地。

       3、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高端人才培养

       加大推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力度,学校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企业委托学校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汽车研发中心或研发机构,在个人所得税减免、重大项目申请上给予优惠措施。

       4、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加快建立层次分明、分工明确、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

       5、完善相关法规,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推进汽车召回管理制度的立法工作,强化对缺陷汽车召回的约束力,严格召回标准,加大对违规成本的惩罚力度,加强有效监管,公开透明操作,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利益诉求。推进汽车三包制度的落实,加快建立较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保证车辆鉴定的标准和公正性,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6、加强协调合作,支持整零同步发展

       发挥行业协会在协调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关系中的纽带作用。建立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合理利润分配机制,推动双方在技术研发等领域更紧密的合作,增进双赢共进的责任意识,鼓励双方相互参股,建立牢固的供应链和战略同盟。

       7、 完善市场机制,促进行业有效竞争

       市场是竞争的平台,市场体系是有效竞争的环境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引入市场机制,完善行业准入管理,对符合汽车产业准入条件的企业都应该允许进入,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手段,加快兼并重组。企业要按照市场规律,在平等协商、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开展兼并重组活动,政府部门要规范行为,防止“拉郎配”。

       8、提升汽车产业集群效应

       目前,我国汽车企业数量多而分散,生产效率低,产能优势没有有效发挥。经济规模的集中程度不足,产业集聚程度过低,产业资源整合配置不够充分。汽车产业,作为资本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获得更好收益,并可使得资本、技术、人才高端资源投入更加集中有效发挥作用,取得更好的品牌效应,创造更大市场价值,获得更多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因此,提高汽车产业集群效应,优化投入资源配置就成了当务之急。通过建立国内主要企业之间战略联盟关系,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间建立更多战略合作互助关系,或者通过企业合资并购等等方式,使汽车产业专业分工能够达到更大规模,提高规模水平和规模效益,以企业规模扩大和竞争能力提升带动产业竞争能力提升。另外,学习国外成功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建立地方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园区和集中区域,不仅能提高汽车产业自身的集聚作用,也可以将关联产业进行集中建设,从而发挥联带发展乘数效应,使得高新技术园区能成为汽车产业集聚的良好成长地带。

       9、选择正确的切入点,打破价值链进入壁垒的限制。我国汽车制造业面临的主要价值链壁垒是技术壁垒,没有自主核心技术和品牌。但是我国汽车企业的优势在于在国内市场拥有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所以,汽车企业可以在汽车制造的上下游环节方面下功夫,可以形成自己的二级零部件制造商并向国内汽车产业供货,并逐步形成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一级零部件制造商,向全球汽车企业供货。而作为售后服务经销商则可以形成本土化的产品和服务,逐渐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打破低端技术壁垒封锁。

       10、合资企业应利用东道主的地位优势,参与到高层主体的研发。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就在墨西哥建立了R&D中心,大众与加州、德国和墨西哥的工程师共同设计和开发了新型甲壳虫汽车。因此,参与高层主体的研发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研发水平,还能形成知识的外溢效应。

       11、做好汽车服务汽车服务业处在“微笑曲线”的右端高附加值部分。把握住了汽车服务业,尤其是汽车金融,也就抓住了利润的高增长点。在国外汽车市场上,汽车制造商利润占21%,零售商占7%,服务商的利润却占到了33%。大型汽车集团敏锐地捕捉到了巨大的市场价值,除了把握研发战略环节,还积极把握服务环节,不断壮大自身的竞争力,吸引相关企业进入汽车价值链之中,提高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能力,保持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12、积极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全球化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只有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落后。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使汽车生产由本地化向区域化和模块化转变,大型汽车集团要善于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中国汽车垄断市场发展概况


       汽车厂商的垄断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限定整车价格,即横向垄断;其次是限定4S店的零配件价格和保养价格,即纵向垄断。限定整车价格是汽车厂商不成文的规定,经销商必须根据厂商的指导价进行销售,一旦超越了指导价范畴,经销商就会受到厂商的惩罚。在售后方面,汽车厂商控制原厂配件的流通,限定配件和保养的价格,使得消费者不得不在4S店里进行维修和保养,为高昂的价格买单。

       整车厂在资源配置以及利润分配上的话语权一直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特别是整车和零部件的定价机制,也触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在市场秩序最扭曲的进口车和豪华品牌区间,由于竞争的程度最不充分,整车厂或者握有国内总经销权的机构对市场的垄断最突出,所以消费者和其他各方市场力量的正当权益受到挤压的程度也最突出,因此成了首当其冲的区间。

       中国汽车售价虚高,而进口车尤为严重,同样一款车,国内价格要比国外价格高出100多万。不仅价格高,维修成本也是高得离谱。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披露的汽车零整比报告显示,部分车型暴露出了后期维修、保养成本存在严重暴利的问题。其中系数最高的是北京奔驰C级W204,高达1273%。如果更换这款车的全部配件,所花的费用可以购买12辆整车。而国外的平均水平,购买整个的零件的总额大概是整车价格的三倍左右。造成这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行业中的垄断行为。

       2014 年反垄断行动展开之后,豪华车厂商纷纷下调产品售价及零配件价格。捷豹路虎最高降30万,克莱斯勒对部分车型进行了价格下调,最高达6.5万,奔驰、奥迪先后宣布降低零配件价格。

       2014年8月1日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叫停经销商备案。自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停止实施备案工作后,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含总经销商),按照工商登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 这意味着,平行进口车商不再受汽车品牌经销商备案制度限制,以往一直游走在汽车销售灰色地带的平行进口汽车,有了合法身份。

       我国2005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厂家“有权要求供应商对未经汽车品牌销售授权或不具备经营条件的维修厂,不提供零配件资源”这就使汽车厂家的纵向垄断比任何国家都严重。虽然《办法》的实施,对规范汽车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厂家、商家的不平等,特别是跨国汽车公司垄断进口车市场,致使进口车价格畸高,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要求打破市场垄断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售后领域,打破汽车维修配件垄断的法规也已出台。2014年9月,交通部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成为重中之重。“意见”还提出了打破汽车维修配件垄断的具体方法——一鼓励原厂配件进入独立售后市场,也就是鼓励原厂配件企业将自己的配件卖向独立售后市场,二是鼓励发展“同质配件”,也就是与原厂配件质量相当的配件。

       2014年,日立、三菱电机、不二越等12家汽车零部件厂商因操纵产品供应价格,被发改委处以12.35亿元罚款。一汽大众奥迪被处罚金18亿元。此次反垄断对汽车产业形成了巨大的影响,这是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的最大罚单。此次政府反垄断的力度之大、执法之严有目共睹,目的也很明确,即维护汽车市场的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理想的状态是,汽车价格和维修价格都下降,这样消费者无论购车成本还是维修成本都将减少。但此次反垄断是否真正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也引起人们的质疑,目前虽然部分车企对个别车型降价,但这些车型多数是滞销车型,并不是所有车型都降价。另外经对比发现,即使调价后,同车型价格和零配件维修价格仍然比国外高。

       2015年,国家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和新修改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开放汽车维修配件流通渠道,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主品牌的独立售后配件,允许授权配件经销企业、授权维修企业向非授权维修企业或终端用户转售原厂配件。以后车主将可以自主选择修车地点,可以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成本有望降低。新法规将打破长期以来汽车生产企业对维修技术信息和维修配件实行“授权”经营的模式,推动维修市场的公平竞争。

      

                                                    汽车平行进口


       入世以来我国汽车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整车进口关税逐步下降,其中乘用车关税从2000年的80%-100%逐步下降到2006年7月以来的25%,极大地促进了进口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整车进口量从2005年的16.17万辆增长到2014年的142.60万辆,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品牌均已通过进口渠道进入国内市场。

       在2005年之前,中国进口车市场一直以配额制度的方式进口,即对汽车进口量量和金额进行控制,从而起到限制市场规模的作用。

       平行进口模式的诞生,是伴随着我国汽车授权代理制度的出现而诞生的,这一制度来自于2005年正式实施的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随着这一制度的诞生,没有获得汽车供应商授权的经销商在中国出售的进口车就有了一个名称:非中规车,以区别于授权经销商销售的中规车,非中规车的进口被称为平行进口。平行进口汽车,是指未经品牌厂商授权,贸易商从海外市场购买,并引入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也就是俗称的“水货”汽车。据媒体报道,多家平行进口汽车经销商首次在阿里巴巴网购平台上售卖。

       2014年,随着上海自贸区申请试点从事平行进口汽车交易模式,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联手中国人保从事平行进口贸易汽车的三包和售后服务业务等,关于平行进口汽车运营的规范化推进工作不断推进,预计平行进口规模增幅会继续提升。

       非中规车型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相关统计显示,平行进口车的终端成交价格平均比中规车低10%-20%。以丰田兰德酷路泽为例,目前国内4.0L低配版的价格约为76.5万元,然而,在天津,中东版价格约为52万元,比中规车售价便宜30%。宝马X5亦是如此。在天津,新款美规版宝马X53.0T最低配车型的价格为69.5万元,而中规版低配车型指导价为87.7万元,价格高出超过20%。有分析认为,随着非中规车市场规模的增加,其市场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这可能将倒逼中规进口车价格进一步下调。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平行进口汽车虽然成本较低,但其售后服务等环节还存在障碍,车主无法享受到4S店能提供的服务保障。而且由于这些车进口渠道特殊,在一些地方甚至无法合法上牌。因此,需尽快修改《办法》,放开汽车平行进口,使进口车经销商可以直接从国外汽车企业进口,并完善对平行进口汽车的售后服务;对处于垄断地位的总经销商,应做出限制性规定,防止其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获得垄断利润。